通知公告首页 > 诊改专题网 > 通知公告 >
关于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情况的通报
来源:通知公告发布时间:2016-03-14 15:22访问量:
渝教高发〔2016〕2号
各高职院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高〔2013〕45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15〕20号)的要求,在各校自评的基础上,我委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对29所高职院校116个高职教育新专业进行了网络评审,并随机抽取了17个新专业进行现场考察。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根据专家组网络评审和现场考察的意见,经我委审定, 111个专业评估结论为“通过”、5个专业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附件1)。向我委提交申请不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的11个专业须按新设专业有关程序重新申报,获批后方可继续招生(附件2)。
希望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新专业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提供的《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附件3),针对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围绕新专业建设的问题,增强专业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提高专任教师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与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努力落实“双证融通”制度,促进专业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重庆市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结果
2.未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的专业名单
3.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6年1月19日
附件1
重庆市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结果
附件2
未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
评估的专业名单
附件3
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安排,在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精心组织和统筹下,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高〔2013〕45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15〕20号)要求,对我市29所高职院校的116个专业进行了合格评估。专家组在评估前系统学习了重庆市教委有关高职教育及新专业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精神,接受了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组织的评估工作培训,认真审读了各专业提交的自评材料,通过网络评估和抽样现场考察,圆满完成了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
一、总体印象
参评学校高度重视合格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积极开展新专业自评自建工作,增加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提升新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发展新专业教学团队,规范新专业教学管理,完善新专业教学文件,保证新专业教学质量,有效地推动了新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新专业的内涵发展,带动其他专业的更好发展,确保整体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主要建设成效
(一)专业建设方向比较明确,基本建设经费保障到位
各专业有3-5年建设规划,绝大多数专业建设目标较明确,建设思路基本清晰;能结合产业或行业发展需求,研制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基本能够维持专业发展需要。据统计,在参评专业中,人才培养方案合格率达94.0%,经费保障合格率为89.7%。
(二)教师团队基本保障专业教学,多数专业设有专业带头人
学校积极支持新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挂职锻炼,使专任教师规模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工作需要;注重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并有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绝大多数专业的带头人达到基本任职条件要求。据统计,参评专业中,专任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合格率均高达98.3%,兼职教师合格率达96.5%。
(三)课程标准比较适应培养要求,教材建设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大多数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且文本基本规范;部分专业采取了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多数专业基础课程优先选用了国家规划教材,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有自编教材、讲义或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据统计,参评专业中,课程标准合格率为83.1%,教材建设合格率为94.8%。
(四)教学条件基本保障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比较规范
多数专业合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资源,积极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立了能满足学生规模实习基本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数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开出率基本达到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指导、管理和考核。据统计,参评专业中,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条件合格率分别为97.4%和95.7%,实践教学管理合格率为83.6%。
(五)多数专业招生就业状况良好,社会评价满意度较高
多数专业招生生源状况良好,就业率较高;部分专业生源呈现增长趋势;多数专业推行了“双证融通”制度;多数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对专业教学与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评价较高。据统计,参评专业中,招生与就业合格率达98.3%,社会服务和社会评价合格率分别达97.4%和95.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规划不明确
部分专业规划的产业背景分析不透,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不够充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建设思路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任务没有细化、指标量化缺失或指标量化随意、举措不具体、期限不明确。
(二)人才培养方案要素不全
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面向岗位(群)的目标定位,或缺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规格要求,或缺少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要求,或缺少毕业生毕业标准等要素。
(三)课程标准规范不够
部分专业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部分课程标准的课程名称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表述不一致,或学时学分不一致,或课程作用地位不一致;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同步;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地位不同,其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学时学分等方面的要求未能体现差异。
(四)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多数专业教材建设体现区域、学校和专业特色不足,校本教材内容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实训教材和教辅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更新不足或尚未启动。
(五)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严
部分专业实践教学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全;制度建设缺失或执行不力,校内外实训记录不全;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执行不到位,校内实训开出率不足100.0%;校外实习组织不力,校外实习的目的、任务不够明确,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发挥不够;校企合作协议中双方责、权、利不明确。
(六)双证书推行力度不够
多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岗位群相关性不够,就业面向的岗位(群)定位不准或过窄,职业证书培训课程模块缺失,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内容对接不充分。
(七)学生评价满意度不高
部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安排组织、实训条件和指导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认为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理论学习内容多而杂,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职业技能与现行主流技术脱节,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不到位,对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不太满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建设规划编制指导
有关专业应高度重视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基础,注重专业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有关专业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自觉性,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以社会需要和专业岗位面向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参照基准,优化培养过程中学校和社会诸要素配置,构建以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的“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三)规范教学核心文件制定
有关专业要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明确规范教学文件制定流程和基本要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每年定期出台体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意见》;结合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定期出台体现与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标准制(修)订的原则意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合作开发和制定教学核心文件。
(四)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有关专业要以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为前提,积极推进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和以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试题库、多媒体、参考文献、讲座等为主的拓展类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区域特色、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五)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
有关专业要以优化教学团队为重要抓手,关注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提升专兼职教师“双师”素质,促进“双师”素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以提升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实践机制;采取“引、聘、送、培、带”等方式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六)完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有关专业要构建以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为主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一是切实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承担职业技能培养、适应就业岗位的实训条件,构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与设备同步的实习实训环境;二是明确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学生实习权益;三是切实加强规范实习教学、管理与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四是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建立以育人为本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七)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
有关专业要认真学习有关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政策规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双证书”获取的证书种类和级别要求,设置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提供教学保障;做好“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工作,适当安排职业技能鉴定的准备时间,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依法、依规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制订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代替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以证代考”或“以证换学分”激励制度。
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
2016年1月4日
各高职院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高〔2013〕45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15〕20号)的要求,在各校自评的基础上,我委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对29所高职院校116个高职教育新专业进行了网络评审,并随机抽取了17个新专业进行现场考察。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根据专家组网络评审和现场考察的意见,经我委审定, 111个专业评估结论为“通过”、5个专业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附件1)。向我委提交申请不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的11个专业须按新设专业有关程序重新申报,获批后方可继续招生(附件2)。
希望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新专业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提供的《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附件3),针对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围绕新专业建设的问题,增强专业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提高专任教师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与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努力落实“双证融通”制度,促进专业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重庆市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结果
2.未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的专业名单
3.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6年1月19日
附件1
重庆市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结果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评估方式 | 备注 |
---|---|---|---|---|---|
1 | 口腔医学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 | 眼视光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 | 中药制药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 |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 | 旅游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 | 商务经纪与代理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 | 应用化工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 | 工业设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 | 航空服务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1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2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3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4 | 农村合作金融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5 | 社会体育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6 | 煤层气抽采技术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7 | 煤化工生产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8 | 矿山机电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9 | 移动通信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0 | 酒店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1 | 水产养殖技术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2 | 园艺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3 |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4 |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 暂缓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25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6 | 印刷技术 | 暂缓通过 | 网络评审 | 申请不现场考察 | |
27 | 汽车改装技术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8 | 服装设计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29 |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0 | 会计统计与核算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1 | 社区管理与服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2 | 移动通信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3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4 | 工程测量技术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5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6 | 建筑工程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7 | 工程监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8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39 | 市场开发与营销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0 | 景区开发与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1 | 包装技术与设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2 | 印刷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3 |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44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5 |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6 | 连锁经营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7 | 酒店管理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8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49 | 旅行社经营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0 | 城市园林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1 | 舞蹈表演 | 暂缓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52 | 应用化工技术 |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3 | 建筑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5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6 | 安全技术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7 | 财务管理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8 | 人物形象设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59 | 电视节目制作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0 | 音乐表演 |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1 | 舞蹈表演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2 | 金融保险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3 | 室内设计技术 |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4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5 | 建筑经济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6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67 | 工程监理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8 | 建筑设计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69 | 汽车营销与维修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0 |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1 | 游戏软件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2 | 采购供应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3 | 电信商务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4 | 建筑经济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5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6 | 电视节目制作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77 | 摄影摄像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78 | 建筑工程管理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79 | 电子工艺与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0 | 应用化工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1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2 | 园林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83 | 建筑工程管理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4 |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5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6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7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88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js5金沙6038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89 | 城市交通运输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0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2 | 汽车电子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3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94 | 艺术设计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5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6 | 建筑设计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7 | 工程造价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8 | 酒店管理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99 | 食品贮运与营销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0 | 食品加工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01 | 印刷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02 |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03 | 电信商务 |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4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5 | 金融与证券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6 | 物流管理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7 | 艺术设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08 | 软件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09 | 会计 |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10 | 市场营销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11 | 国际贸易实务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12 | 建筑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13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 | ||
11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15 |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暂缓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
116 |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 暂缓通过 | 网络评审+现场考察 |
附件2
未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
评估的专业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校名称 | 备注 |
1 | 家具设计与制造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停招 |
2 | 影视动画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计划2016停招 |
3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2014停招 |
4 | 生物化工工艺 | 2014停招 | |
5 |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2012停招 |
6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2停招 | |
7 | 检测技术与应用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2014停招 |
8 |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停招 |
9 | 软件外包服务 |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2013停招 |
10 | 航空港管理 |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 2015停招 |
11 | 产品造型设计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2012停招 |
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报告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安排,在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精心组织和统筹下,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高〔2013〕45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15〕20号)要求,对我市29所高职院校的116个专业进行了合格评估。专家组在评估前系统学习了重庆市教委有关高职教育及新专业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精神,接受了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组织的评估工作培训,认真审读了各专业提交的自评材料,通过网络评估和抽样现场考察,圆满完成了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
一、总体印象
参评学校高度重视合格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积极开展新专业自评自建工作,增加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提升新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发展新专业教学团队,规范新专业教学管理,完善新专业教学文件,保证新专业教学质量,有效地推动了新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新专业的内涵发展,带动其他专业的更好发展,确保整体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主要建设成效
(一)专业建设方向比较明确,基本建设经费保障到位
各专业有3-5年建设规划,绝大多数专业建设目标较明确,建设思路基本清晰;能结合产业或行业发展需求,研制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基本能够维持专业发展需要。据统计,在参评专业中,人才培养方案合格率达94.0%,经费保障合格率为89.7%。
(二)教师团队基本保障专业教学,多数专业设有专业带头人
学校积极支持新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挂职锻炼,使专任教师规模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工作需要;注重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并有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绝大多数专业的带头人达到基本任职条件要求。据统计,参评专业中,专任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合格率均高达98.3%,兼职教师合格率达96.5%。
(三)课程标准比较适应培养要求,教材建设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大多数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且文本基本规范;部分专业采取了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多数专业基础课程优先选用了国家规划教材,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有自编教材、讲义或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据统计,参评专业中,课程标准合格率为83.1%,教材建设合格率为94.8%。
(四)教学条件基本保障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比较规范
多数专业合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资源,积极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立了能满足学生规模实习基本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数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开出率基本达到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指导、管理和考核。据统计,参评专业中,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条件合格率分别为97.4%和95.7%,实践教学管理合格率为83.6%。
(五)多数专业招生就业状况良好,社会评价满意度较高
多数专业招生生源状况良好,就业率较高;部分专业生源呈现增长趋势;多数专业推行了“双证融通”制度;多数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对专业教学与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评价较高。据统计,参评专业中,招生与就业合格率达98.3%,社会服务和社会评价合格率分别达97.4%和95.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规划不明确
部分专业规划的产业背景分析不透,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不够充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建设思路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任务没有细化、指标量化缺失或指标量化随意、举措不具体、期限不明确。
(二)人才培养方案要素不全
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面向岗位(群)的目标定位,或缺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规格要求,或缺少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要求,或缺少毕业生毕业标准等要素。
(三)课程标准规范不够
部分专业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部分课程标准的课程名称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表述不一致,或学时学分不一致,或课程作用地位不一致;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同步;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地位不同,其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学时学分等方面的要求未能体现差异。
(四)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多数专业教材建设体现区域、学校和专业特色不足,校本教材内容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实训教材和教辅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更新不足或尚未启动。
(五)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严
部分专业实践教学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全;制度建设缺失或执行不力,校内外实训记录不全;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执行不到位,校内实训开出率不足100.0%;校外实习组织不力,校外实习的目的、任务不够明确,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发挥不够;校企合作协议中双方责、权、利不明确。
(六)双证书推行力度不够
多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岗位群相关性不够,就业面向的岗位(群)定位不准或过窄,职业证书培训课程模块缺失,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内容对接不充分。
(七)学生评价满意度不高
部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安排组织、实训条件和指导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认为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理论学习内容多而杂,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职业技能与现行主流技术脱节,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不到位,对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不太满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建设规划编制指导
有关专业应高度重视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基础,注重专业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有关专业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自觉性,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以社会需要和专业岗位面向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参照基准,优化培养过程中学校和社会诸要素配置,构建以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的“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三)规范教学核心文件制定
有关专业要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明确规范教学文件制定流程和基本要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每年定期出台体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意见》;结合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定期出台体现与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标准制(修)订的原则意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合作开发和制定教学核心文件。
(四)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有关专业要以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为前提,积极推进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和以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试题库、多媒体、参考文献、讲座等为主的拓展类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区域特色、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五)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
有关专业要以优化教学团队为重要抓手,关注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提升专兼职教师“双师”素质,促进“双师”素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以提升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实践机制;采取“引、聘、送、培、带”等方式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六)完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有关专业要构建以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为主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一是切实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承担职业技能培养、适应就业岗位的实训条件,构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与设备同步的实习实训环境;二是明确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学生实习权益;三是切实加强规范实习教学、管理与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四是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建立以育人为本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七)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
有关专业要认真学习有关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政策规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双证书”获取的证书种类和级别要求,设置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提供教学保障;做好“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工作,适当安排职业技能鉴定的准备时间,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依法、依规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制订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代替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以证代考”或“以证换学分”激励制度。
重庆市2015年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专家组
2016年1月4日